筚路蓝缕,以启山林。19年前,陕西省延安市率先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,在黄土高原上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。凛冽北风挟裹着风沙肆虐,这是往日延安给人的印象,如今的延安,再不是遍地黄土的旧模样。从黄到绿,再由绿而美,延安的退耕还林正上演升级版。
刷颜值:绿色脚步进万家来到白于山区吴起县,汽车顺着山路盘旋。翻过几道深沟,长官庙镇李沟村跃入眼帘。村民李志财闲不住,裹身大衣在果园里修枝剪杈,一入冬,瓦工活少了,刚好进果园忙一阵子。顺着果园眺望对岸山峦,灰白色沙棘林漫山遍野,一排排小油松掩映其间。
雪白松青,煞是好看。19年前的山野,则是另一番景象。进了窑洞盘上腿,李志财的思绪回到1999年。
当时县上通知农民,说要退耕还林。他当时怎么也想不明白,祖先留下的地,不种正经庄稼,却栽树,树能吃?春种一面坡,秋收一袋粮。萧索荒山、漫天风沙,曾是红色老区的黄色哀愁。
绝地求生,延安吹响绿色冲锋号:19年来,荒坡植绿,退耕还林1077万亩;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时的不足10%,提高到如今的46.35%,植被覆盖率达67.7%。退耕还林后,李志财拿到国家补贴,还腾出时间外出打工,种树疑虑渐消。黄土高原上的造林热潮像支魔法棒,染绿了延安的川梁沟峁。
延安并没有止步于此。19年来,这片土地由黄变绿。
现如今,我们要由绿变美。延安市退耕办主任仝小林指着山坡上的刺柏油松告诉记者,新时代有新气象,我们要做到三季有花、四季有绿。绿化要提质,老区要颜值!建设美丽中国,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,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话语,点燃了老区人民创建美丽延安的热情。
走进宝塔区冯庄乡杜坪村,山体坡面上,连翘、紫丁香、常青树高低错落;水岸庭院边,卫矛球等花灌木挺拔傲立。冬雪未消,藏起花木真颜;想必开春吐蕊,又是一川郁郁葱葱。敲开村民王立富院门,庭前几株月季紧靠花椒树,虬枝苍劲。走进窑洞,一片绿色映入眼帘,绿萝、吊兰、万年青偎在炉火旁,苍翠欲滴。
小时候一入冬,村里黄土落一层,哪里还想着在家种植物,种也种不活。王立富感慨,如今后山变绿了,村里漂亮了。
看得人心情好,我也开始学养花了。话音未落,老伴在一旁快人快语:秋天刚下霜,他急忙把花盆抱进窑洞,生怕给冻坏了。
据了解,仅宝塔区冯庄乡,植树、栽花等便达30万株。要绿化,更要美丽,延安的绿色理念正在升级。
仝小林说,岁月流转,百姓对绿和美的认知,有了全新的维度。生态跨入新时代,也融入万家新生活。谋转型:生态也能富百姓村民曾担心,树不能吃。那19年后,农村吃啥?从卫星遥感图上看,延安3.7万平方公里土地上,绿色已成为主色调,与子午岭、黄龙山、三北防护林融为一体,镶嵌在黄土高原腹地。
时空转换,今非昔比。打好绿色牌,延安已有坚实的自然保障。
想当年,下场大雨,地皮都扯没了,哪里还有肥?宝塔区川口乡木和玉村村民胡志飞感叹,现在遇上暴雨,心里也不害怕。植被好了,都能种经济林了。他口中的经济林,便是延安的新探索。过去底子薄,就先以最快的方式绿起来。
仝小林告诉记者,退耕初期,延安所植树种,以沙棘、刺槐为主,而现在,我们的绿色增容已基本完成,下一步将瞄准增效。何谓增效?在延安市林分结构调整计划中,一方面用松柏等长青木补充逐渐老化的沙棘、刺槐林,另一方面优先发展经济林,在注重生态的同时兼顾农民利益。当年退耕还林,胡志飞在村里栽好沙棘、刺槐,就出去打工了。
近两年,他又返回家种上了苹果树。过几年到盛果期,收入就能翻番了!胡志飞咧着嘴笑。
要山坡的被子,还是农民的票子?退耕19年间,这一争论曾反复出现。如今,延安正大力推广经济林,洛川的山地苹果、宜川的花椒、延川的红枣、黄龙的核桃靠生态产业致富的农民已不在少数。截至2016年底,延安林业产业产值达24.3亿元。
其中,干杂果经济林15亿元,森林旅游直接收入1.2亿元,林下经济、承揽园林绿化及林木种苗8.1亿元。农民收入由1998年的1356元,提高到2016年的10568元。19年间,农民离家又返家,一去一回,承载着延安两次转型的轨迹。
仝小林感慨,退耕还林后转型绿色产业,改变的不只是山水;百姓挣脱了千年黄土束缚,在被子与票子中间,探索全新的生活。再征战:延安精神展豪情退耕还林并非一刀切。自然条件、经济水平迥异,造林效果可能天壤之别。吴起县铁边城镇王洼子村,便是一例。
从县城驱车两个小时,一路向西。翻过一座座山坳,远处梁峁上,渐次萧索起来。沿着狼儿沟河颠簸,路越走越窄,河岸枯萎的黄蒿与冰草,也越来越稀疏。我们这儿,十树九不活。
同行的村民议论,退耕还林种的树,旱死的多呦!退耕地里盐度高,村民无力补种。荒山头上,只能靠飞播沙棘种子,生死看天。
这里的退耕还林怎么搞?条件艰苦,吴起县正探索新方法:发展家庭林场。从王洼子村走出去的企业家冯建福,想通过集约化治理,绿化家乡。我申请了老家近3万亩荒山,1/3种长青木,其余种山桃、山杏等经济林。
冯建福告诉记者,等树苗验收成活,才能领每亩400元的补贴款。12年后,所有林场全部交还给百姓。站在王洼子村,榆林市定边县隔梁相望。
背阴的坡地上,仍白雪皑皑。63岁的村民冯世荣小心拨开残雪,一株20厘米高的松苗探出嫩绿的脑袋。
这场雪好,能保住墒。自己种的苗,冯世荣爱护有加。
去年,他在林场栽了两个月树,每天工资120元,仅务工就挣了7000元,林场的路也修宽了,我们出村都方便,以前只能走个驴蹄蹄。吴起县目前已发展4个家庭林场,全部在荒山贫瘠之地。自然条件虽苦,却难挡再次征战的豪情。
退耕还林的绿色画笔,不能落下任何一片土地。延安退耕还林升级版,诠释着一种美。延安市林业局局长付天平十分动情,如果说,扮靓乡野是颜值之美、绿色产业是转型之美,那么不落荒山、再次征战,则是迎难而上、向天而歌的精神之美这与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一脉相承。
(记者高炳)。
本文来源:ng28官网入口登录-www.109sep.com